问1:小孩为什么要打预防针?
实施预防接种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手段。接种后不仅自身不会感染相应的传染病,而且一般不会成为相应传染病的传染源对周围人群、环境不具有危害。
孩子出生6个月后,由母亲胎传的抵抗外界疾病的抵抗力就几乎没有了。要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就必须让孩子自身尽早产生对这些疾病的抵抗力,接种疫苗后小孩一般就会获得对相应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也就不会感染传染病了。
问2:为什么要保存好预防接种证?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家长在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当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持预防接种证,可以在任何预防接种点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免费疫苗。
1、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可以使接种医生掌握儿 童接种信息,按免疫程序预约或通知接种,以确保儿童得到及时的接种服务。
2、接种证上刊登许多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或接种注意等信息,便于儿童家长了解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及时携带儿童接种疫苗。
3、国家规定,在儿童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儿童接种证,作为入托、入学的预防接种凭证。
4、在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规定必须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
5、儿童长期在外地时,可凭预防接种证,在临时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儿童及时接种疫苗。所以预防接种证是很重要的免疫凭证,家长应当妥善保存好,遗失者应及时补办。
问3:预防接种证遗失如何补办?
接种门诊在为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时都会同时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并将接种信息记录在接种档案中。因此,当预防接种证遗失时,应及时携带监护人有效身份证明,到原来提供接种服务的单位提出申请,由接种单位按照接种档案补办接种证。
问4:为什么有的预防针是免费的,有的却是自费接种?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属于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孩子提供。目前我市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常规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含白破二联疫苗)、麻风疫苗、麻风腮疫苗(含麻腮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流脑多糖疫苗、流脑A+C多糖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其最小外包装上均有“免费”字样以及“免疫规划”专用标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同类替代品需付费接种,如甲肝灭活疫苗等,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种。
第二类疫苗,如口服轮状病毒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是家长自愿选择自费给孩子接种的疫苗。国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由政府免费提供,但我国政府财政目前难以全部承担,因此第二类疫苗为自愿自费接种的疫苗。
问5:是否有必要接种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是相对的,不会绝对不变。由于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疫苗的供应等多种原因,第二类疫苗暂时实行自费接种,随着条件的成熟,许多第二类疫苗也将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成为免费接种疫苗。
第二类疫苗对第一类疫苗是重要补充。并不是第二类疫苗就不需要接种,实际上有些第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疾病,患病后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公众可以根据经济状况,个体的身体素质,为儿童、老人和自己选择第二类疫苗。
第二类疫苗与第一类疫苗一样,在研发阶段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对人体安全有效,才投入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控措施;成品经过严格的检验,并经国家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后,才上市销售,因此是安全的。
问6:为什么有的小孩打了预防针还会发病?
预防接种虽可以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所有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个别受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要轻很多,此外,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于该疫苗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也会发病,这就属于偶合发病。
问7:儿童接种疫苗前家长应做哪些准备?
从儿童出生后,家长就要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去接种门诊接种疫苗。接种前家长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
1、带上孩子的接种证,不要折叠、损坏,以便接种门诊打印或登记接种信息。
2、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如果有以上症状或者有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是否能接种疫苗。
3、如果孩子在前一次疫苗接种后出现了高热、抽搐、荨麻疹等反应,要告诉医生。
4、带上预防接种告知书,认真阅读,了解本次需要接种的疫苗及针对的疾病,确定孩子无相关接种禁忌症,自愿选择接种第一类或第二类疫苗,在相应的回执上签字。
5、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冬天接种前最后先洗澡,换上柔软、宽松的衣服。
6、让孩子吃好、休息好,因为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疫苗,容易发生晕针。
问8:打了预防针后出现异常反应怎么办?
个别儿童接种后会出现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等现象,症状较轻者一般不需要任何特殊处理,只要加强观察,多喝开水,并注意保暖即可。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即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市热敷,每天3-5次,每次15一20分钟。症状较重者应请医生诊治,对症治疗。若出现较重反应,请及时向接种单位报告。
问9:接种多种疫苗,是否会伤害人体免疫系统?
据有关研究表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弱,足以安全有效地应付疫苗对免疫系统构成的挑战。疫苗不会削弱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反而会增强婴幼儿防范严重疾病的能力。从总体上看,大规模的接种确实发挥了防范效果。在儿科医师眼中,给孩子最有效的健康投资就是接种可免于病痛的疫苗。
问10:外地来的儿童打预防针是否享受和本地儿童一样的待遇?
外地来的儿童与本地儿童享有相同的待遇(一类疫苗免费,二类疫苗价格相同),外地来的儿童只需带上预防接种证即可到接种门诊打预防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