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位新手妈妈,最容易让我揪心的事就是:娃发烧!
按照书上的说法,6个月内的宝宝,通常有着从母体带来的免疫力,不容易感冒发烧,我家娃很幸运就是其中一员。但6个月之后就不那么幸运了,以下是我家宝宝6个月之后经历过的发烧,以及我的应对经验。

8个月,高烧
第一次发烧是在娃8个月大的时候。那会儿刚好是感冒高发期,宝宝中招了。
由于没经验,加之家中并没有常备含布洛芬成分的退热药。
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额温枪显示红色时,自己还是不可避免的慌了阵脚。第一次高烧就这样来了,爷爷奶奶非常担心,不停的催促去医院。
去了医院,验了血,说是病毒感染,考虑宝宝生病发烧不能使用成人药物,要用儿童专用药,同时嘱咐多物理降温,医生给开了美林,同时嘱咐多喝水。
回到家后,由于医生叮嘱:宝宝发烧时要注意他的精神状态,若宝宝低烧但明显因发热而感到不适时,需要使用医院开的儿童专用退烧药。
因此,我一晚上不敢睡,就这样不时地给宝宝用湿毛巾擦额头,擦脖子,擦手。那一刻才真切的体会到孩子生病了,父母的那种心痛,恨不得代替他承受那份痛苦。

接下来几天,宝宝一直在高烧低烧中徘徊,孩子的精神也是时好时坏。
这期间又看了一下医生,医生得知宝宝这两天发烧大便也不正常后,建议买点开塞露通便,这样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忙降温。
开塞露用上,药继续吃,发现孩子的头上、后背开始出汗,随后体温终于降了下来。
低烧,物理降温即可。
第二次发烧,有可能是因为出牙。宝宝低烧,但是精神很好,家里爷爷奶奶很慌张,一上来就想上药被我制止了,其实低烧物理降温就可以。
多喂宝宝水,刚好是夏天,多给宝宝洗澡,这次低烧就在意料中顺利度过了。
第三次发烧,低烧伴随着拉肚子。宝宝精神还是可以的,但是看着一天换那么多次尿片,而且几乎每次都有拉肚子,爷爷奶奶又一次不知所措了。
我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布洛芬成分的单方西药并严格遵守用法用量,烧退了,可是拉肚子还在继续(拉肚子有可能是因为宝宝经常什么都放嘴里啃啃造成的)。
这时候强大的妈妈兵团出现了,按照大家的建议买了思密达止泻,估计一方面是拉肚子也拉了三四天,差不多周期到了,一方面是思密达真的起作用,吃完后宝宝肚子很快就好了。
12个月,幼儿急疹
第四次发烧就不得不提到让我后怕且脱了一层皮的幼儿急疹了。我家宝宝在12个月的时候,不幸中招。
发烧的第一天早上,外婆说睡梦中的宝宝摸起来有点烫。接下来一天里低烧为主,高烧为辅,高烧也是在38.5度左右。
我根据宝宝的症状使用了含退热功能的单方西药 。第二天,还是高烧、低烧交替,宝宝的精神也是时而可以自己玩玩具,时而哭闹需要大人哄。
到第三天,当晚凌晨量体温已经到40°C,我的心理防线决堤了。等了半个小时也只降到39度多,忍不住半夜抱着娃娃上医院急诊了。
医生开了滴鼻,又让做抽血化验。化验结果是病毒感染。据医生说,滴鼻40分钟左右开始起效。的确,差不多时候孩子就开始出汗了,然后体温也回复正常了。于是在拿了药后,凌晨4点钟全家人又回家了。

当天白天,体温再一次又攀升到40度,又一次在中午门诊不开的情况下跑急诊了。这次除了滴鼻,还给打吊针,一瓶葡萄糖,一瓶药。宝宝大哭不止,看到宝宝脚上扎针的地方都淤青了,真是心疼死妈妈啊。
第四天,情况开始好转了。宝宝低烧为主,偶有高烧,也就在38.5-39℃间。
到第五天一大早,哄宝宝的我发现他脸上出现了很多小红点。这个时候“幼儿急诊”这个词才从我脑子里闪过,但还是叫上宝爸一起去医院让医生确诊才放心。
这期间在急诊室遇到的医生一直坚持称这是皮肤因为出汗导致的过敏,要给宝宝开药膏。我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最后找到住院部的医生,确诊为幼儿急疹。到了这一刻,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因为知道烧退疹出基本上这个病就是快要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宝宝脸上的皮疹越来越多,然后慢慢的减少、消退,恢复了往日的开心笑容。

作为一个偶尔会看看书,大概了解一点婴幼儿疾病的麻麻,希望大家在面对宝宝的高烧情况时,谨慎使用中药或复方药品,避免单一成分过量服用或服用到不需要的成分。
同时我们要勇敢的站在宝宝身边,陪他去度过一次次的辛苦,迎来一次次生病后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