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被熊孩子“折磨”到束手无措?

改变自己,就还你一个乖宝宝!


1 打人

常见不良表现

在正常相处中,肆意地主动攻击他人。

宝宝心理分析

1、从成人处模仿学来的。宝宝是这么理解的:大人通过“打”我来达到迫使我做事的目的,那我也可以通过“打”其他人来迫使他做事。

2、语言发展滞后于需求的满足,想要表达对社交接触的期望,但是不懂怎么表达,此时通过直接动手“抢”或者“打”来直接达成目的。

正确教育方式

1.家长要以身作则。遇到问题不要动手,理性耐心地解决,不要给宝宝树立不好的“榜样”。

2.在平常的生活中,就要给宝宝灌输“打人是不文明的,我们不能这样做”的思想。

3.当宝宝动手打人时,及时制止他,并告诉他“别人不喜欢你打他,想和别人打招呼可叫他,或者轻轻摸”,“下次不要再这样子了。”


2 扔东西

常见不良表现

喜欢随手扔东西或者破坏东西。

宝宝心理分析

1、宝宝通过推倒搭建好的积木或者乱扔玩具来获得刺激的感觉,是因为宝宝需要“先破坏后构建”,此时适当满足其需求,过段时间他学会了去“搭建”的时候,此情况会好转。

2、宝宝不懂得需要把玩具整理好,也不懂得需要控制力量去轻轻放下玩具。

3、发脾气时乱扔东西,是需要发泄、表达不满。

正确教育方式

1.和宝宝一起玩“推倒积木”的游戏,家长搭积木让宝宝来“推”,宝宝“推”够了,就会想要学习去“搭”积木,破坏性的游戏对宝宝的吸引力就降低了,从破坏向构建过渡。

2.告诉宝宝要爱惜玩具和家里的物品。东西要轻轻地放下,并演示给宝宝看,可以多带着宝宝一起整理玩具、轻轻关门等。

3.必要时提供些软质的扔不坏、扔不响的物品,例如枕头供宝宝发泄情绪。


3 无视家长的话

常见不良表现

无视家长的话(主要是批评或者说教),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宝宝心理分析

父母对宝宝的训诫太多,管理没有重点,宝宝对这种声音已经麻木了。

正确教育方式

1.沟通需要方法和技巧,传达某一要求时,与宝宝对视,认真有耐心地交流,不能只是命令,多去揣摩宝宝的想法,适当诱导,软硬兼施。

2.当单一的语言不起作用时,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宝宝,可以自己演示一遍给宝宝看,让宝宝模仿、接受这种行为。

3.学会与宝宝商量,比如要求宝宝去吃饭,但宝宝还想玩玩具,可以与宝宝商量:“再玩3分钟就去吃饭,可以吗?”,通常这时候宝宝会答应。3分钟后,立即按要求执行,切勿3分钟之后又3分钟,条件只能讲一次。


4 作息不规律

常见不良表现

晚上迟迟不睡,早晨迟迟不起。

宝宝心理分析

在不加以干涉的情况下,“生物钟”会自动控制每个人的生理状态,例如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醒。1岁以上的宝宝需要成人来调整作息时间。

<section class="96wx-bdc" style="display: inline-bloc